从1986年起步到今天,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
玻璃钢管道以其轻质高强、耐腐蚀、输送介质能耗低、使用寿命长、运输安装便捷、隔热保温、无磁性(不产生涡流)、绝缘(亦可制成防静电产品)、线胀系数低、内表面不致造成水质二次污染、鼠虫不啃、综合造价低等诸多优点,已在给排水、石油、化工、电力、海水淡化、水利灌溉、国防军工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使用,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一定地位,成为目前我国
玻璃钢行业中产销量最大的产品。
与此同时,因为同样存在着技术进步和规范竞争等问题,我国玻璃钢管道行业目前发展也需要克服市场约束和技术创新等瓶颈。
立足自主创新促进技术进步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有手工糊制的和以布卷法生产的玻璃钢管道。卷管法系学习前苏联的技术,长度一般仅3米,70年代初个别厂家做到6米长。卷管法迄今直径最大仅达400毫米(一般长度为3米)。卷管法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一般仅适用于作绝缘管、防潮筒等,不宜作为流体输送管。
1986年我国引进意大利纤维缠绕玻璃钢管道与贮罐生产线,1993年从意大利引进玻璃钢夹砂管生产技术,为建立我国玻璃钢管道工业奠定了基础。尤其是玻璃钢夹砂管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管道刚度,产品成本得以较大幅度降低,在多数材质管道的市场竞争中,玻璃钢管道优异的技术经济特性已日益为广大设计院及业主(用户)所认识,从而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国家每年因化学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3%~5%,并导致环境污染,危及人类安全与健康。玻璃钢管道以其优异的综合技术经济性能,已大量取代水泥、钢、不锈钢等传统材料管道,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且成为管道市场上不可或缺,以至不可替代的产品,成为这一领域具有重大技术进步的主要产品之一。1992年,原国家计委节能司即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和推广玻璃钢管道。2004年建设部第218号公告中指出:在城乡建设给排水系统中,推广应用玻璃钢管。今年3月,玻璃钢管道上榜中国名牌评价目录。
迄今我国已先后自意、日、美、法、奥地利5国引进32条玻璃钢管道生产线。遗憾的是,不少引进设备技术落后,引进不久即被淘汰,而为国产设备所取代。那些寒碜的洋机器,厕身在国产机器旁边,发人深省。
我国玻璃钢管道企业近年来致力于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降低了原材料消耗,提高了生产率,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仅企业在纤维缠绕玻璃钢夹砂管道生产技术装备方面的各项专利已有29项,企业与高校合作在牵拉管施工技术取得专利1项。武汉理工大学与多家企业合作,在玻璃钢顶管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开拓性成果,取得专利4项,荣获2005年全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二等奖。广州玻璃钢顶管工程创造了3项全国第一:单坑最大顶进长度236米;直径2.5米玻璃钢管日顶进最高速度达69米;单向工程玻璃钢顶管用量全国第一,推动了玻璃钢顶管在市政工程的应用。今年在上海第3期饮水工程中,玻璃钢曲线顶管试验成功,直径2.3米的玻璃钢顶管承口一举去掉了钢套筒,降低了成本。
企业自行开发了特大直径管道现场缠绕生产线、玻璃钢工艺管道自动生产线,研发成功国产高压(工作压力大于6.8兆帕)玻璃钢管道生产线。"高压玻璃钢管道制造技术及装备"被评为2005年全国建材科学技术三等奖。
我国成功生产出高压玻璃钢管制作螺纹接头所用的增强材料,美国技术采用的是磨碎玻璃纤维,我国工程师经过多方研究,采用国产矿物复合晶纤取代磨碎玻璃纤维,产品送美国检测,质量完全符合要求,而成本仅为原来的1/40.
生产玻璃钢夹砂管的加砂方式,由国外通行的上加砂,企业自行改进为下加砂、多次下加砂;由干法加砂发展到螺旋挤出、湿法加砂。生产1根直径2米、长12米、刚度500牛顿/平方米的重力管所需的工时由当初的3.5~4小时,缩短到2.2小时,目前最先进的仅1.82小时。夹砂层树脂含量由当初的28%~30%降低到18%,现在耗量最低的仅有14.5%。
在标准化工作方面,迄今已有的标准与规范有9个。
JC552-94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压力管;JC/T695-1998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夹砂管;JC/T696-1998离心浇铸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夹砂管管件;JC/T838-1998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夹砂压力管;CJ/T3079-199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DL/T802-2002纤维增强塑料导管;SY/T6267-1996高压玻璃纤维管线管;SY/T6266-2004低压玻璃纤维管和管件;GECS129:2001埋地给水排水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夹砂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上述标准参照了JIS(日本工业标准)、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WWA(美国水工协会)、API(美国石油协会)等国际先进标准。
目前,我国玻璃钢管道标准均系行业标准,其中有的经修订后将成为国家标准。标准的逐渐完善与实施,将进一步推进玻璃钢管的质量管理与市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