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米的大风车
大雨初歇,薄雾尚未散尽,海风习习拂面。76米高的塔座直插云霄,塔顶上三片银白色的风叶随风徐徐旋转,风机“吱吱”作响,风叶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6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即墨市温泉镇的凤山脚下,展现在眼前的景象仿佛是一幅中国水墨山水画,只是画中多了些西方油画中才会出现的大风车,可谓中西合璧,别有一番风情。
温泉镇招商办主任黄勇告诉记者,“五一”黄金周七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看大风车的游客有10万,“风车游”已成为继“海水温泉游”之后,温泉镇向外隆重推出的又一张旅游名片。
大风车不光好看,还能发电。2002年,温泉镇党委书记李辉偶然得知青岛东亿实业总公司和德国恩德公司打算在青岛东部地区合资兴建一处风力发电场。考虑到温泉镇未来的旅游发展定位,以及风电的生态环保和景观作用,李辉马上与这两家公司联系,经过努力,最终促成了华威风力发电项目落户。
华威风电项目也是青岛建成的第一个大型风力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额1684.2万美元,安装风机15台,装机总容量为1.635万千瓦。自2002年12月动工,2003年10月建成并网发电,到2006年1月,风场发电量累积已达到4500万千瓦时。如今,耸立山头的风机已成温泉镇地标,驱车行驶在行将竣工的滨海公路上,老远就能看到那“张翅”迎客的大风车。
“蓝天白煤”胜火电
风能是一种洁净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其发电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几乎为零,因此享有“蓝天白煤”的美誉。以华威风电场为例,15台风力发电机一年能发电2500万千瓦时,相当于为国家节约标准煤10685吨,相应减排二氧化硫360吨、氮氧化物166吨、一氧化碳5吨、二氧化碳2万多吨以及煤渣5500吨。
专家指出,全球可实际利用的风能十分可观,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据青岛市气象台气候科科长李德萍介绍,青岛市属于季风气候,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每年的春季、秋季和冬季风力一般都在3级以上,十分适合于风力发电。
据青岛华威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马经理介绍,风力发电在欧美较为普及,但在我国由于初期投资成本较高等因素,还只是作为辅助能源,处在推广阶段。目前国内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2005年,全国风电上网电量为15.3亿千瓦时左右,只占全国总电量的0.08%。
尽管如此,风能的开发前景依然看好。李德萍认为,在风能、太阳能、空中水资源和潮汐等各种气象资源中,目前可利用价值最大的还是风能。虽然风能开发的一次性投资比较大,每千瓦为6000元—7000元,是水电开发的2—3倍,也远远高于火电,但相比水电和火电,风能的后期维护、管理费用极低,从长远看,其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预计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千瓦。如果充分开发,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届时,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
“风电长廊”立起来
依托优越的风能资源,青岛市发展风电步伐稳健。
地处鳌山湾畔的即墨市温泉、王村、金口三镇,借华威风力发电项目的成功运行,抢先破题,迅速扩大成果。2005年4月,总投资15亿元的王村镇风电场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面向全球公开招标。“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相当于‘华威一二期’发电能力的10倍、青岛发电厂的四分之一,建设规模居全国第二。”6月21日上午,王村镇丈二山,仰望高耸入云的测风塔,镇党委副书记王正智脸上写满了憧憬。
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家知名企业相中了金口镇东滩,计划投资27亿元,规划装机总容量30万千瓦,风电场各期工程竣工后,年发电量将达5.58亿千瓦时。目前,两项目正在进行相关数据收集分析,预计下半年即可开工,作为即墨风电产业的龙头项目,均已列入该市“十一五”规划。
在风电项目频频落地新东部之际,西海岸也不甘落后。2006年1月12日,总投资额5000万欧元的中德合作风力发电项目签约落户青岛国际环保产业园。该项目计划在沿海海域设立5台5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在亚洲居首,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据介绍,该风力发电机组还将特别配备电梯观光台,并建立一个信息展示教育中心,为青岛奥帆赛平添一道风景。
与此同时,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也加快了进军青岛的步伐。今年3月底,法国蒂森克虏伯·德枫丹公司与青岛市政府签订了风力发电设备项目投资协议。项目选址青岛临港产业加工基地,一期计划投资1375万欧元,占地面积80亩。主导产品是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大型精密轴承和回转支承,并全部出口欧美地区,预计2006年10月建成投产。
新能源是助推城市未来发展的强力引擎。5月21日至6月2日,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走访欧洲数国,特别就事关青岛可持续发展的风力发电项目与德国汉堡的Repower公司进行了洽谈推进。
到2008年,这几大项目全部建成,青岛将延着滨海公路竖起一条“风电长廊”。届时,不仅岛城的能源结构大为改观,也将为当地特色旅游再添一景。